盆里还剩下些薯泥,同样挖成圆球状,直接倒进洗净的锅里加水煮,出锅时加上些菜叶和盐,其它不必再加,滑不溜秋的薯圆糊就完成了。
最后还泡了些蘑菇干做了简单的蘑菇汤,
薯圆糊意外得许域喜欢,脚板薯比芋泥更特别一些,不像芋泥的粘稠粉质,脚板薯吃起来滑溜溜的,有些像鱼丸,但没鱼丸那般Q弹。
炸薯包也好吃,外酥里嫩。把薯包淹死在蘑菇汤里,吸满蘑菇汤的鲜味,边喝汤边吃薯包,肚子一下子就撑了。
姜剑威还把一些炸好的薯包给上锅蒸上一会,蒸过的薯包不那么上火,外面那层酥皮不再,口感类似于加过盐的薯圆糊,也是一道美味。
……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腐”和“福”同音,豆腐意味着人人都有福。
姜剑威拿出昨晚睡前泡下的黄豆,邀着许域一块去村里的石磨磨豆子。
许域他们来得比较晚,村里人一大早就排队磨完豆子了。
把豆子一勺一勺放进磨眼,若是心急,翻个漏斗直接倒进去也是可以的,加豆子的同时要舀些水一同灌进去。
转圈推磨,许域新奇得很,抢在姜剑威前接过推磨的木棍,绕上几圈便觉得无趣极了,效率太慢了,这一会才刚出几滴乳白色的豆浆。
好在只是走个形式,能做出几块豆腐就成。
把黄豆子榨出的初产物放入锅里,煮沸后分多次倒入,煮熟后豆浆过滤,将滤布上的豆渣送给刘队长他们家喂猪。
姜剑威舀起一小杯煮熟的豆浆倒入装了一小块红糖的搪瓷杯递给许域,一碗香喷喷的热豆浆就做好了。
许域大口吸入,丝滑的口感在口腔中蔓延开来,浓郁的豆香扑鼻而来,咂吧咂吧嘴,伸出舌头舔尽嘴边的豆沫。
“好喝!”许域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锅豆浆。
姜剑威垂眸看向脖子快要伸进锅里的小脑袋,嘴角挑起浅浅的弧度,把脑瓜子按了回去,往许域手里的杯子再添上了一勺,“橱柜里有红糖,自己去加。”
豆浆冷却后会变成豆花,姜剑威单独舀出些豆花放到一旁,然后将豆花放在方块盒里,用重物压出豆花里多余的水分,等几小时后,豆腐便会成型。
“别吃太撑了。”姜剑威瞥向许域的肚子,“豆花中午再吃。”
“我又不馋。”许域擦去嘴角的豆沫,有些撑了。
姜剑威看向窗外的好天气,不想拆穿许域,“去捉鱼吗?”
许域看了看自己穿的衣服,“等一下,我去换身衣服。”
是昨天便宜爹送过来的衣服,蓝白相间的条纹衫配得软乎乎的羊毛夹袄,搭着合身的背带裤,衬得许域气质更无害出挑。
姜剑威看着许域不同于以往的穿着,“不用,咱不下水,不用换。”
“那行,我们走吧。”
红旗大队后头就有几座山,许域他们沿着一条较缓的小路慢慢往山深处走去,时间越久越人迹罕至。
走到一半,姜剑威指向不远处的山洞,“那是我在山里的粮仓,待会我们把一些菜拿回去吃。”
许域其实啥也没看见,树林茂密,灌木丛生,他根本没发现哪有山洞,胡乱应了句“嗯嗯”,反正待会姜剑威能带他去山洞。
摸鱼的那条河是红旗大队村里那条河的支流,水流不大,约就两米多宽,河沟的鱼生长得非常健壮,姜剑威寻着鱼较多的河沟段,用一木棍把鱼赶到早早放置了渔网的河沟段,如果是夏天,天气热,姜剑威还能亲自下水摸鱼,可这寒冬腊月的,下水肯定得冻坏,姜剑威许域两人联手将拿渔网从河里提了出来。
许域眼睛滴溜溜地看着姜剑威挑鱼。
姜剑威把太小的鱼丢回河沟里,网到了一条鲫鱼和一条黑鱼,用柳条从鱼鳃那穿过,方便提回家。
渔网还是一星期前放河里的,天气冷了,捉的鱼也变少了。
许域从看到鱼的那刻,脑子就一直在想做什么鱼,“我们中午吃鲫鱼豆腐汤吧,黑鱼拿来做鱼冻,肯定好吃!”
“鱼冻?那是什么?”姜剑威没听过鱼冻,听这名像是把鱼冻起来吃?
“哎呀哎呀,你等会吃就知道啦,Q/Q的很好吃的,是徽省那边的特产。”
姜剑威拎起两条鱼,“行,我们去山洞那边拿些菜就回去”,过会又添上一句,“我们先去摘点果子,那地偏一点,应该没人过去。”
姜剑威在前头用镰刀开路,走过许久,许域看见远处挂满一树红山楂,密不透风的枝叶小果,唯有正爬至日中的太阳光漏进去。